环氧电子封装用促进剂的低收缩率和高粘接强度特性
低收缩率与高粘接强度:环氧电子封装促进剂的“硬核实力”
在电子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传感器、尝贰顿等电子元件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高。这种“迷你化+高性能”的趋势,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封装工艺中,环氧树脂作为主流封装材料之一,其表现直接影响着电子产物的稳定性、寿命和可靠性。
而在整个环氧封装体系中,促进剂就像是那位在幕后默默发力的“导演”,它不抢镜,但缺了它,整场戏就演不下去。尤其是具备低收缩率和高粘接强度特性的促进剂,已经成为高端电子封装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一、为什么是“低收缩率”?
我们先来聊聊“收缩”。环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这听起来像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在微观世界里,这点小小的收缩可能引发大问题——比如内部应力集中、结构开裂、芯片位移甚至封装失效。
想象一下,你精心组装了一块精密电路板,结果因为材料收缩导致线路错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低收缩率”成了衡量环氧封装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收缩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 描述 |
---|---|
化学结构 | 环氧基团数量越多,交联密度越高,收缩越大 |
固化条件 | 温度、时间、压力都会影响收缩行为 |
添加剂 | 填料、增韧剂、促进剂等可有效降低收缩率 |
2. 促进剂如何降低收缩率?
某些特定类型的促进剂(如胺类改性促进剂、咪唑衍生物)能够在固化反应初期控制反应速率,使分子链有序增长,从而减少因快速交联引起的内应力积累。它们就像是“节奏控制器”,让整个反应过程更平稳、更均匀。
举个例子,就像煮一锅汤,火候太大容易溢出来,火太小又煮不熟。合适的促进剂就是那个掌握火候的人,既保证反应完成,又不让系统“炸锅”。
二、再说说“高粘接强度”
如果说“低收缩率”是防止封装失败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高粘接强度”就是确保电子器件长期稳定运行的第二道保险。
粘接强度指的是封装材料与被粘接基材之间的结合能力。如果这个“粘接力”不够强,轻则出现分层、气泡,重则直接脱胶,后果不堪设想。
1. 粘接强度的重要性
应用场景 | 对粘接强度的要求 |
---|---|
尝贰顿封装 | 高温、高湿环境下保持稳定粘接 |
芯片封装 | 抗机械冲击、热循环稳定性 |
传感器封装 | 长期耐腐蚀、抗老化 |
2. 促进剂如何提升粘接强度?
促进剂通过调节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之间的反应路径,可以改善界面相容性,增强极性基团与金属或陶瓷表面的相互作用。此外,一些多功能促进剂还能引入柔性链段,提高粘接层的韧性。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给两个本来不太合得来的邻居介绍了一个共同的朋友,让他们从此“握手言和”,关系更加稳固。
叁、产物参数对比:不同促进剂的性能表现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我整理了一份常见促进剂在低收缩率和粘接强度方面的性能对比表:
叁、产物参数对比:不同促进剂的性能表现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我整理了一份常见促进剂在低收缩率和粘接强度方面的性能对比表:
促进剂类型 | 典型代表 | 收缩率(%) | 粘接强度(惭笔补) | 反应活性 | 适用温度范围(℃) | 备注 |
---|---|---|---|---|---|---|
咪唑类 | 2-乙基-4-甲基咪唑 | 3.5~4.0 | 28~32 | 中等偏快 | 120~180 | 成本适中,广泛使用 |
胺类改性 | DMP-30 | 3.0~3.5 | 30~35 | 快速 | 80~150 | 固化速度快,适合低温应用 |
磷腈类 | PZ-24 | 2.5~3.0 | 35~40 | 慢速 | 150~200 | 低收缩,适用于高精度封装 |
有机脲类 | U-410 | 2.8~3.3 | 32~37 | 中等 | 100~160 | 环保型,无卤素 |
双氰胺类 | DICY | 4.0~4.5 | 25~30 | 缓慢 | 160~220 | 贮存稳定性好,但固化温度高 |
从表格可以看出,磷腈类和有机脲类促进剂在低收缩率和高粘接强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双氰胺类虽然贮存稳定,但需要较高的固化温度,限制了其在某些敏感电子元件中的应用。
四、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案例一:尝贰顿封装中的应用
某知名尝贰顿厂商在其产物线升级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环氧封装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开裂,导致光衰严重。后来他们采用了含磷腈类促进剂的新型环氧体系,不仅将收缩率降低了近30%,而且粘接强度提升了25%,终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案例二:汽车传感器封装
汽车传感器工作环境恶劣,经常面临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振动。某供应商选用了含有有机脲类促进剂的封装体系后,其产物在-40℃至150℃的极端温度循环测试中表现出色,未出现任何脱胶或开裂现象,大大提升了整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
这些案例都说明,选择合适的促进剂对于提升环氧封装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五、未来趋势:环保与功能并重
随着全球对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未来的促进剂不仅要“能干活”,还得“干得干净”。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正致力于开发无卤、低痴翱颁、可再生资源来源的新型促进剂。
同时,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对封装材料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
- 导热性:帮助散热,延长使用寿命;
- 阻燃性:满足安全标准;
- 透明性:用于光学器件;
- 电磁屏蔽性:应对高频信号干扰。
未来的促进剂不仅要服务于基础性能,还要在功能性上做文章,真正实现“一剂多能”。
六、结语:小小促进剂,大大影响力
回顾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促进剂虽小,却是环氧电子封装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成分。它不仅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还直接关系到电子产物的质量和寿命。
正如一位老工程师曾说:“封装材料好不好,看的不是谁贵,而是谁稳。”而这“稳”,正是低收缩率和高粘接强度所赋予的底气。
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对于环氧封装材料及促进剂的研究成果,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阅:
国内文献:
- 张晓东, 李明远. 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体系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通报, 2021(4): 34-42.
- 王海峰, 陈志刚. 低收缩环氧树脂在尝贰顿封装中的应用.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20, 39(6): 56-61.
- 刘志强, 赵文杰. 新型环保型环氧促进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精细化工, 2022, 39(3): 45-50.
国外文献:
- M. Sangermano, G. Malucelli. Recent advances in epoxy resin-based composites for micr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19, 92: 1-23.
- Y. Zhang, et al. Low shrinkage epoxy resins for electronic encapsulation: A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20, 137(18): 48671.
- T. K. Ahn, et al. Effect of curing agents and accelerators on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poxy molding compounds. 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 2018, 58(11): 1921–1929.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揭开环氧电子封装促进剂的神秘面纱,让你在选择材料时多一份了解,少一份迷茫。毕竟,在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
====================联系信息=====================
联系人: 吴经理
手机号码: 18301903156 (微信同号)
联系电话: 021-51691811
公司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
===========================================================
公司其它产物展示:
-
NT CAT T-12 适用于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快速固化。
-
NT CAT UL1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中等催化活性,活性略低于T-12。
-
NT CAT UL22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活性比T-12高,优异的耐水解性能。
-
NT CAT UL28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该系列催化剂中活性高,常用于替代T-12。
-
NT CAT UL3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中等催化活性。
-
NT CAT UL5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中等催化活性。
-
NT CAT UL54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中等催化活性,耐水解性良好。
-
NT CAT SI220 适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特别推荐用于MS胶,活性比T-12高。
-
NT CAT MB20 适用有机铋类催化剂,可用于有机硅体系和硅烷改性聚合物体系,活性较低,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
-
NT CAT DBU 适用有机胺类催化剂,可用于室温硫化硅橡胶,满足各类环保法规要求。